2016年2月15日星期一

人日一起去看戏!

今天和家人一起看了《我们的故事》。我家爱支持本土电影,从1998年的《钱不够用》开始,梁志强的电影我们几乎都会去戏院捧场。(去年狂忙,所以错过了新兵3。)除了支持土产制作,还因为他的片子一般都适合跟家中长辈一起看。因为讲的是你我的故事,不管老少,总会有一些片段是会引起共鸣的。对我而言,一部片子,若合家共赏后能让两代或三代人开启无数话题,让家中长辈跟小辈分享他们的故事,让小辈更加理解长辈以前的生活,那这部片子就很值得看。

片子相当写实,除了一些镜头有点夸张处理,对白和场景都重现了那个时代的环境。特别喜欢导演重现以往的语言环境。那天过年,和一桌友族同事同桌,有人问我:"听说你会马来语?"我很不好意思地说我学过,但是会话实在不行,不过因为家里长辈以前在岛上有很多马来村民,所以都懂得说点马来语。电影基本还原了这个语言环境。我想,因为我对语言特别敏感,所以很羡慕我家中的长辈,个个能说点马来语。

陈丽贞的演出很棒,相当自然地演绎出那个时代克勤克俭照料一家老小的妇女刻苦耐劳的精神。

刚看了电影后才看的预告片。建议先不看预告片,直接约家人买票入场。这样电影会带来较多惊喜。

https://youtu.be/hrML63tLxtk

2016年2月14日星期日

年初二的新年随笔

慎终•追远
阿嫲过世后,就认得这四个字。渐渐地,也明白其含义。且不论其形式,追思祖先,是一种传统,更是教育幼辈要饮水思源的机会。小学的时候,老师曾说华人传统里禁忌很多,特别害怕做所谓不吉利的事,所以过年时不会到墓前祭拜。当时我特别反对老师的说法,说我家初二都先去祭拜我阿嫲,才回家过年。老师就说,但是不会初一去的。结果,很多年后,我外祖母过世后,我们也是初一去上的香。这些年,佛堂善堂里,初一初二和家人一起去给祖先上香的家庭大有人在。逢年过节追思故人,能让家中小孩明白太公太婆的辛苦,教育他们要懂得感恩。
今儿想想,老师当年会这么说,除了确实有些人会避讳,还因为那个年代或是中国旧社会里,要去一趟墓地估计也不容易。尤其如果是春节,天寒地冻的也不太可能去扫墓,就多就是家里祭拜祖先吧。那也是追思先人的一个方式,更是凝聚家人的一个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