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1日星期六

另一种云南缘。

跟翻译班的同学聚餐,约的是我们上课地点那里的馆子。在熟悉的地铁站下车,我循着电动扶梯的步伐,惯性地抬了抬头往外看。通讯发达的时 代,早已知道外面下着倾盆大雨。开车的同学等着我们,要顺道把我们载到山上。在教育部外的候车站看到同学时,我跟他说的是,我竟然有恍若隔世的感觉!才离开三个月,感觉竟然是那么地若近似远。

点餐前,我们一边等候其他同学,一边开聊吃大家旅游出差带回来的各国点心,好不开心。一年的同学情,尤其两周北京行之后,大家都变得好熟络,几乎无所不谈了。我们聊工作、聊生活、聊老师、聊未来,聊岁月。这是报名上课时没想过的意外收获。能通过课程认识大家,成为投缘的有缘人,真的觉得好幸福。所以接下来,我们还要再聚哦!

散会时,我们又沿着平日下课后走的小径漫步。雨停了,地面湿漉漉的,小山丘散发出淡淡的味道,是湿草地的清新鲜味。我和同学都觉得有大学的感觉。晚上十点了,发了个群聊信息。这一刻,我们不约而同发现这是我们平日下课的时间。这个聚餐地点还安排得真妙。云南缘一聚,感觉真好。

21/3/2015

2015年3月8日星期日

重温《茶馆》

重温《茶馆》,再跟着王利发他们走一遍茶馆的50年,走一趟老百姓的50年。老百姓是谁?以前文学课分析文本时常要写到。那,不就是你和我吗?

高中啃《茶馆》,那个年龄嚼出的味道叫青涩。当时以为懂了,其实似懂非懂。

今天,学会站在小人物的角度品味《茶馆》,自是另一番体会。

第二幕,看着王利发周旋于各色想要欺压他的角色中,鼻子渐渐有点酸了。不就是要过生活吗?不就是为了家人吗?

第三幕,王利发送走家人,让小花儿她们跟着大栓去,我竟然突然莫名落泪。剧本高中时期看过n次,老人艺的演出录像也看过几次。大学看了一回昆曲话剧版的,当时被撒纸钱那一幕震撼。但是,今天这一场戏,却让我差点泪如雨下 。一个人,活到这把年纪,到了绝境时,就盼望儿孙另有希望。走出去,就有新希望。其他的就让他一个人承担。50年的经营,这就是他的一切。当一个顺民连这点透气生存的机会都没有,那个时代也只能走向句号。人,走到绝境时,真的没什么选择。

感谢当年语特的老师们,让我有机会透过话剧品位人生。

8/3/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