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就是这样。不去想它就什么都不太记得。上一届会议我刚从苏格兰回来,只是去打招呼和蹭场,没什么感觉。昨天下班后花了点时间看大会网页,感觉就很强烈。今天早上一看到福焕他们,更是特别兴奋。后来坐在观众席等候开幕,看着序幕的短片,突然就被拉回几年前的工作场景。有些当时我们觉得特别艰难的大项目,福焕他们都陆续完成了。那种因看到朋友们报告勤奋和努力换来的丰硕成果而发自内心的兴奋和欢愉真的很难形容:)
2013年9月12日星期四
2013年8月10日星期六
One year on...
一年,是什么感觉?
一年的疗伤,够了。一年的反思,应该足以让我重新出发。
一个决定,有时没有对错的。最重要的是自己一路走来学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可贵的,更加明白如何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这一年,因为这个决定,重新认真观察身边的人怎么处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重新明白自己依旧有着一些自己其实不屑的性格。虽然有点想说遗憾,不过缺憾总是因为得不到而产生的。如果没有这样的缺憾,就不会有成长。朋友的经历让我成长,有时人是需要经历伤痛才会寻得春天的。重点是要缩短患得患失的心理,要懂得放下勇敢向前迈进。所以,还要向其他勇者看齐,一直往前看!
一年的疗伤,够了。一年的反思,应该足以让我重新出发。
一个决定,有时没有对错的。最重要的是自己一路走来学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可贵的,更加明白如何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这一年,因为这个决定,重新认真观察身边的人怎么处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重新明白自己依旧有着一些自己其实不屑的性格。虽然有点想说遗憾,不过缺憾总是因为得不到而产生的。如果没有这样的缺憾,就不会有成长。朋友的经历让我成长,有时人是需要经历伤痛才会寻得春天的。重点是要缩短患得患失的心理,要懂得放下勇敢向前迈进。所以,还要向其他勇者看齐,一直往前看!
2013年3月5日星期二
纪念一名生命的勇者-关叔
黄昏时分,下了班后,我从教育部对面的荷兰道沿着地铁路线走了一个站,再绕着从前的道光小学,循路登上了旧称“Tanglin Halt 16楼”的山坡。山坡上建有60年代建成的组屋。这段路程花了我大概20分钟,这大概是关叔每天回家都会走的一段路。
关嫂说关叔每天早上五点半就拉着她出门,一起步行到教研中心去,说是晨运。教研中心离荷兰道大概十到十五分钟的路。关叔的身体非常健朗,从2009年开始,每天就是这样风雨不改地到中心上班。记得我曾经问过他,怎么来上班的。他说他住得很近,是步行到中心的。中心的两位阿姨都是老校工,住在中心对面,所以我从来没意识到原来关叔每天都是走那么长的一段路来上班。
关叔是两位保安中稍稍比较严肃的,但是和他熟络后,你就会发现他只是非常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他敬业乐业,凡事力求完美。我在中心的那两年,初期忙装修,开课后课程和活动就非常多。中心没有电梯,七旬老人跟着我们一起忙,一起动手,还要爬四层的楼梯为老师们准备课室什么的。最初很不习惯老人家们每天要上下这么多层楼梯。但是关叔和其他的老校工们经过一段磨合后,大家相处愉快,互敬互助,感觉他在工作时是很愉快的。关嫂说,她问关叔:“你七点才上班,这么早出门最什么?”关叔总是回答:“你不知道,有很多事情要做的!”然后继续每天早到。 可见他是多么的敬业。
关叔其实不需要这份工钱的。家人希望他退休,不过他怕呆在家里没事干,会闷得发慌。也许他喜欢和我们打交道吧,每天坚守岗位之余,和同事们聊几句,分享彼此的故事,日子就能充实地过了。他最自豪的莫过于他那留学日本的小儿子。那两年,他儿子还没博士毕业,常年不在他身旁。不过,听他谈他的儿子,你一定能感受到作为一名父亲最朴实的自豪与欣慰。而尽管关叔比较拘谨,不会跟我们这群大青年一起胡闹,但是他每天都会以最亲切的笑容在中心入口处向我们问好。还记得他给我示范贵宾到访时,该如何迎接他们。他微微鞠躬,伸手迎宾的方式就如步入五星饭店时受到的接待一样。我记得他说,他是观察别人后,自己琢磨出来的。
一向健朗的关叔周六上午跟关嫂一起去参观儿子工作的地方。下午因为身体不适,提早下班,乘搭德士回家了。关嫂在楼下接他上楼后,就服侍他休息了。关嫂告诉我们,关叔因为平时值早班,一般八、九点就睡觉了。周六晚上,他身体不适,起来几次,待凌晨才得以入睡,而她就每隔两个小时看看他是否睡得安稳。待隔天早晨,关嫂准备好早餐,欲叫醒关叔时,才发现原来自己的老伴已经在夜里安详地走了。
认识关叔的这几年,他总是面带微笑。就算是为了工作而皱了一会儿眉头,也无法抹去他发自内心的那股活力。那是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对生命的热爱的气息。他日,再经过关叔这几年坚守的岗位时,我们会记得他给我们留下的回忆。
订阅:
博文 (Atom)